遇美之行|音乐与诗: 中西艺术歌曲的历史渊源及经典赏析
Hide
时间
2024年2月3日(周六)13:30
地点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
(请于13:15至演奏厅入口签到)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2月2日
*会员携带艺术护照可获得专属盖章
古往今来,诗歌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首要载体,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路径,体现出特定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第一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作出的分类。沿着时间之河行走,无论是中国汉代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欧洲的荷马史诗、抒情诗、游吟诗人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等,皆是“诗”与“乐”一体的艺术形式。
“诗”以语言文字凝练意涵萃华,“乐”以声调韵律吟咏情感修辞,表义、表声、表情、表意,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诗人的心敏感而多情,音乐家的情感表达深沉又细腻,因此在艺术历史中,常见艺术家们诗乐相融,义情雅至,创作出无数完美结合了音乐与诗的作品。
“遇美之行“高校人文之旅最后一堂讲座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丹丹以诗情并雅乐,在娓娓道来中叙述中西历史文化中诗乐结合的这一形式,阐释二者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并精选诗乐佳作代表进行分析与鉴赏。
活动嘉宾:
王丹丹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负责人,科研处处长,2018年-2023年任音乐学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兼音乐理论分会副主任;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史学与当代哲学视域中的音乐批评研究团队”首席教授;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音乐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人才,2022年获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称号。
王丹丹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负责人,科研处处长,2018年-2023年任音乐学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兼音乐理论分会副主任;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史学与当代哲学视域中的音乐批评研究团队”首席教授;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音乐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人才,2022年获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由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投资近11亿元兴建,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 总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从高处俯瞰,东艺五个半球体依次为:正厅入口、演奏厅、音乐厅、展厅、歌剧厅,外形宛若一朵美丽的“蝴蝶兰”。